柞木(拉丁學名:Xylosma racemosum(Sieb. et Zucc.)Miq. ),別名:鑿子樹,蒙子樹,葫蘆刺,紅心刺;大風子科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15米;樹皮棕灰色,葉薄革質,雌雄株稍有區(qū)別,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,葉柄短,總狀花序腋生,花小,花梗極短,花萼卵形,花瓣缺;花絲細長,花藥橢圓形,子房橢圓形,漿果黑色,球形,種子2-3粒,卵形,花期春季,果期冬季。
柞木喜光、耐寒、能抗-50度,喜涼爽氣候;耐干旱、耐瘠薄、喜中性至酸性土壤。耐火燒、根系發(fā)達、不耐鹽堿;材質堅硬、比重大(氣干密度0.63-0.72g/cm3)、紋理美觀、具有抗腐耐水濕等特點。
柞木大風子科、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。主產秦嶺以南和長江以南各省區(qū),生于800米以下林邊、丘陵和平原或村邊附近灌叢中。朝鮮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
柞木 (原變種),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,高4-15米;樹皮棕灰色,不規(guī)則從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,裂片向上反卷;幼時有枝刺,結果株無刺;枝條近無毛或有疏短毛。葉薄革質,雌雄株稍有區(qū)別,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,菱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,長4-8厘米,寬2.53.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或圓形,邊緣有鋸齒,兩面無毛或在近基部中脈有污毛;葉柄短,長約2毫米,有短毛。
花小,總狀花序腋生,長1-2厘米,花梗極短,長約3毫米;花萼4-6片,卵形,長2.5-3.5毫米,外面有短毛;花瓣缺;雄花有多數(shù)雄蕊,花絲細長,長約4.5毫米,花藥橢圓形,底著藥;花盤由多數(shù)腺體組成,包圍著雄蕊;雌花的萼片與雄花同;子房橢圓形,無毛,長約4.5毫米,1室,有2側膜胎座,花柱短,柱頭2裂;花盤圓形,邊緣稍波狀。
漿果黑色,球形,頂端有宿存花柱,直徑4-5毫米;種子2-3粒,卵形,長2-3毫米,鮮時綠色,干后褐色,有黑色條紋?;ㄆ诖杭荆诙?。
應用價值
材質堅實,紋理細密,材色棕紅,供家具農具等用;葉、刺供藥用;種子含油;樹形優(yōu)美,供庭院美化和觀賞等用;又為蜜源植物。
柞木是營造防風林、水源涵養(yǎng)林及防火林的優(yōu)良樹種,孤植、叢植或與其它樹木混交成林均甚適宜。不但需要保護,還可以進行人工培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