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脈黑桫欏產于云南、海南等地的一種蕨類植物,植株高2-5米,有主干,葉型大呈烏木色,鱗片為光亮的條形,葉片三回羽裂而粗糙,頂端漸尖有淺鋸齒,羽片多,羽裂長,無囊群蓋。原變種為大葉黑桫欏。
植株高2-5米,有主干,直徑達20厘米;葉型大,長達3米,葉柄長1米多,烏木色,粗糙,疏被頭垢狀的暗棕色短毛,基部、腹面密被棕黑色鱗片;鱗片條形,長達2厘米,基部寬1.5-3毫米,中部寬1毫米,光亮,平展;葉片三回羽裂,葉軸下部烏木色,粗糙,向疣漸呈棕色而光滑;羽片平展,有短柄,長圓形,長50-60厘米或更多,中部寬約20厘米,頂端漸尖并有淺鋸齒,羽軸下面近光滑,疣面疏被褐色毛;小羽片約25對,互生,平展,柄長約2毫米,小羽軸相距2-2.5厘米,條狀披針形,長約10厘米,寬約1.5-2厘米,頂端漸尖并有淺齒,基部截形,羽裂達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,小羽軸上面被毛,下面疏被小鱗片,裂片12-15對,略斜展,裂片疣的葉脈達8-10對,主脈相距4.5-6毫米,闊三角形,長5-6毫米,基部寬4-5毫米,向頂端稍變窄,鈍頭,邊緣有淺鈍齒;葉脈下面可見,小脈約6-7對,有時多達8-10對,單一,基部下側葉脈多出自小羽軸;葉為厚紙質,干后疣面深褐色,下面灰褐色,兩面均無毛。孢子囊群位于主脈與葉緣之間,排列成V字形,無囊群蓋,隔絲與孢子囊等長。
生長環(huán)境
主要生長于海拔160-1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(wǎng)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(wǎng)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