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藻俗稱溫絲草、燈籠薇、轉轉薇等,屬水鱉科、黑藻屬單子葉多年生沉水植物。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輪葉黑藻的種植。
輪葉黑藻多年生沉水草本。莖圓柱形,表面具有縱向細棱紋,質較脆。休眠芽長卵圓形;苞葉多數(shù),螺旋狀緊密排列,白色或淡黃綠色,狹披針形至披針形。
葉3-8片輪生,常具紫紅色或黑色小斑點,先端銳尖,邊緣鋸齒明顯,無柄,具腋生小鱗片;主脈1條,明顯?;▎涡裕菩弁昊虍愔暌干鸁o柄雄佛焰苞近球形,綠色,表面具明顯的縱棱紋,頂端具刺凸;雄花萼片、花瓣各3片,白色。果實圓柱形,表面常有2-9個刺狀凸起。種子2-6粒,褐色,兩端尖。花果期5-10月。
黑藻的花藻莖直立細長,長50-80厘米,葉帶狀披針形,4-8片輪生,通常以4-6片為多,長1.5厘米左右,寬約1.5-2cm。葉緣具小鋸齒,葉無柄。
黑藻廣布于淡水池塘、湖泊和水溝中。在中國南北各省及歐、亞、非和大洋洲等廣大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我國產(chǎn)于黑龍江、河北、陜西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喜陽光充足的環(huán)境。環(huán)境蔭蔽植株生長受阻,新葉葉色變淡,老葉逐漸死亡。最好讓它每天接受2-3個小時的散射日光。性喜溫暖,耐寒,在15-30℃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良好,黑藻的細胞越冬不低于4℃。
枝尖插植繁殖
輪葉黑藻屬于“假根尖”植物,只有須狀不定根,在每年的4-8月,處于營養(yǎng)生長階段,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,形成新的植株。
營養(yǎng)體移栽繁殖
一般在谷雨前后,將池塘水排干,留底泥10-15厘米,將長至15厘米輪葉黑藻切成長8厘米左右的段節(jié),每畝按30-50千克均勻潑灑,使莖節(jié)部分浸入泥中,再將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。約20天后全池都覆蓋著新生的輪葉黑藻,可將水加至30厘米,以后逐步加深池水,不使水草露出水面。移植初期應保持水質清新,不能干水,不宜使用化肥。如有青苔滋生,可使用“殺青苔”藥物殺滅。
芽苞的種植
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輪葉黑藻芽苞的播種期,應選擇晴天播種,播種前池水加注新水10厘米,每畝用種500-1000克,播種時應按行、株距50厘米將芽苞3-5粒插入泥中,或者拌泥沙撒播。當水溫升至15℃時,5-10天開始發(fā)芽,出苗率可達95%。
注意事項:
芽苞的選擇:芽苞長1-1.2厘米,直徑0.4-0.5厘米,每500克3500-4000粒,芽苞粒硬飽滿,呈蔥綠色;播種前應用聚乙烯網(wǎng)片或白膜圍欄,將芽苞與河蟹隔開,待芽苞萌發(fā)長成,水草滿塘時,撤掉圍欄設施,讓河蟹進入草叢;每畝放蟹量應在1000只以下;應該整株的種植。
在每年的5-8月,天然水域中的輪葉黑藻已長成,長達40-60厘米,每畝蟹池一次放草100-200千克,一部分被蟹直接攝食,一部分生須根著泥存活。水質管理上,白天水深,晚間水淺,減少河蟹食草量,促進須根生成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(wǎng)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(wǎng)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