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林將填補我國木材供需缺口

2005-10-20來源:科技日報熱度:11421
   本報訊(張葉)據預測,到2015年,我國木材供需缺口將達到1.4億到1.5億立方米,這么大的缺口,惟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就是人工林,眾多林學界專家對此也給予肯定。

  人工生態(tài)林,由人工栽培,具備滿足調節(jié)區(qū)域氣候、涵養(yǎng)水源、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,樹種相對單一,但也可以選擇幾個樹種形成混交林;人工商品林,完全為了滿足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功能上的需要,可以理解為像水稻、小麥供人們溫飽一樣,林學界已經提出“林作物”的概念,就是像種莊稼一樣經營人工林,源源不斷地種出木材,滿足社會需要的同時讓人們不再過度依賴天然林,極大地減緩天然林的壓力。業(yè)內專家柯象森稱規(guī)範的人工林經營,大面積的人工林經營,恰恰可以減緩對天然林的一種破壞壓力,因為市場的需求由商品林和人工林生產的木材取代了,所以這個缺口就會越來越少,甚至于完全彌補了,沒有這個缺口。讓天然林能夠真正產生天然林的價值,這樣對整個生態(tài)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。

  目前,在世界範圍內人工林主要有楊樹、松樹和桉樹三個樹種。作為林作物,桉樹的經濟效益較高,從桉樹葉片中提取的桉油是很好的醫(yī)藥和香料原料;桉樹可用來造紙;由于桉樹大徑材紋理交錯,堅硬耐久,廣泛用于家具制造、室內裝飾等方面。在人工商品林範疇中,無論楊樹、松樹還是桉樹,林木也有它的生長期,成林期和采伐期,如同人們對農作物的期望一樣,對人工林的理解就應該將它作為一種經濟作物,它的**功能是滿足社會生產、生活和不斷有著巨大需求的國內市場的需要。國家林業(yè)局桉樹研究中心楊民勝研究員稱桉樹只要種得好,科學經營,不但桉樹長得好,下面的雜草和灌木也是非常好,林地環(huán)境也是非常好的,桉樹下面會長草,而且還會長得很好;桉樹上面的鳥類很多,你們現在注意聽,里面是有很多鳥叫的,里面其他動物都有,所以關鍵是怎么經營的問題,怎么科學經營的問題。
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