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竹業(yè)概況
中國分布與區(qū)劃
中國竹類資源十分豐富,有適于熱帶生長的合軸型叢生竹種、亞熱帶生長的單軸型散生竹種和高海拔高緯度地區(qū)生長的耐寒性強的復(fù)軸型混生竹種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全國竹類植物共有48個屬,500多種。這些竹種分布在北緯40о以南的廣大國士上。由于各地氣候、土壤、地形的變化和竹種本身種屬特性的差異,中國竹子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和區(qū)域性。
分區(qū)系統(tǒng)Ⅰ:(4區(qū))
1.黃河----長江竹區(qū)
位于北緯30°~40°之間。年平均溫度12~17℃;1月平均溫度-2~4℃。年降水量600~1200mm。 在本區(qū)內(nèi),主要有剛竹屬、苦竹屬、箭竹屬、青籬竹屬、赤竹屬等的一些竹種。
2.長江----南嶺竹區(qū)
位于北緯25°~30°之間。年平均溫度15~20℃,1月平均溫度4~8℃,年降水量 1200~2000mm。 本區(qū)是中國竹林面積**,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地區(qū)。其中毛竹林的面積 280萬hm2。 在本區(qū)內(nèi),主要有剛竹屬、苦竹屬、短穗竹屬、大節(jié)竹屬、方竹屬等竹種。
3.華南竹區(qū)
位于北緯10°~20°之間。年平均溫度20~22℃,1月平均溫度8℃以上。年降水量 12000~2000mm以上。本區(qū)是中國竹種數(shù)量多的地區(qū),主要有酸竹屬、刺竹屬、牡竹屬、藤竹屬、巨竹屬、單竹屬、茶稈竹屬、梨竹屬、滇竹屬等竹種。
4.西南高山竹區(qū)
位于華西海拔1000~3000m的高山地帶。年平均溫度8~12℃,1月平均溫度-6~0℃。年降水量800~1000mm以上。 本區(qū)是原始竹叢,大熊貓、金絲猴等珍貴動物的分布區(qū),主要有方竹屬、箭竹屬、采竹屬、玉山竹屬、慈竹屬的一些竹種。
千百年來,國內(nèi)各地之間,進行了人工引種栽培。特別是本世紀60~70年代,大規(guī)模的“南竹北移”引種工作,在黃河流域新發(fā)展竹林4萬hm2。此外,從東南亞一些國家和日本引種了一些竹種,從而更豐富了中國的竹種資源。
分區(qū)系統(tǒng)Ⅱ:(5區(qū)含2亞區(qū))
中國是世界竹子中心產(chǎn)區(qū)之一,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,竹林面積最人、產(chǎn)量最多、栽培歷史最悠久、經(jīng)營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,有木本竹類植物31屬300多種,竹林400萬公頃,占全世界竹林面積的1/4左右,主要分布在華南、西南地區(qū)及華東的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臺灣和華中的湖南、湖北等省。全國除新疆、內(nèi)蒙古,黑龍江和吉林等北方省區(qū)無竹子分布外,其它省市都有竹子生長,大體可分為5大竹區(qū),包括2個竹亞區(qū)。
1.北方散生竹區(qū)
黃河以南,至南嶺以北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廣大地區(qū)。散生竹類為主,亦有部分混生型竹類,其中長江流域的竹子種類較多,主要是剛竹屬Phyllostachys、大明竹屬Pleioblastus 、短穗竹屬Brachystachyum等的竹種。
2.江南高山竹區(qū)
本區(qū)基本上處于武夷山系、南嶺山系、貴州西部至四川盆地一帶的中亞熱帶南部內(nèi),區(qū)內(nèi)叢生竹、散生竹、混生竹均有分布,叢生竹多分布于河谷、平原、丘陵地帶,散生竹和混生竹類大分布于山地上。
3.西南混合竹區(qū)
地處于貴州西部至四川盆地一帶的中亞熱帶南部內(nèi),區(qū)內(nèi)叢生竹、散生竹、混生竹均有分布,叢生竹多分布于河谷、平原、丘陵地帶,散生竹和混生竹類大布山地。
4.南方叢生竹區(qū)
本區(qū)水熱資源豐富,竹林主要由叢生竹種組成。由于水分條件的差異,本區(qū)又可分為兩個亞區(qū):
(1)華南亞區(qū):包括臺灣、福建東南部、廣東南嶺以南、海南北部和廣西東南部等地,竹林以刺竹屬Bambusa種類最多。
(2)西南亞區(qū):包括廣西西部、貴州南部、四川南部、云南和西藏喜馬拉雅山地區(qū)。竹類主要是由牡竹屬Dendrocalamus,巨竹屬Gigantochloa、泰竹屬Thyrsostachys和箭竹屬Sinarundinaria等的竹種組成的竹林。
5.瓊滇攀援竹區(qū)
包括海南中部和南部,云南南部和西部、西藏南部等地。竹類主要是叢生竹類,由于該地水熱資源極為豐富,竹類植物稈細枝長,很難單獨直立向上生長、需要有其它植物支撐使其攀援向上。
此外,黃河以北地區(qū)也有少量比較耐寒的竹種分布,但因氣太低,加上計較干旱,竹林培育需要人共灌溉,且稈形比較矮小,竹子在當?shù)厣a(chǎn)和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較低。
江西毛竹區(qū)劃
江西毛竹可分為三個集中分布區(qū)
1.**個在贛西 北起武寧,修水南部,西起靖安、奉新,經(jīng)銅鼓、直豐、萬載、宜春、分宜、萍鄉(xiāng)、安福、永新、泰和、井岡山、遂川至贛南的上猶、崇義和大余縣,約在北緯25°20'~29°00',東經(jīng)114°~115°之間。
2.第二個分布區(qū)位于贛東北 北起浮梁、婺源縣,往南經(jīng)德興、萬年、弋陽、上饒、廣豐至貴溪和鉛山縣,約在北緯25°20'~29°30',東經(jīng)114°10'~118°20'之間。
3.第三個分布區(qū)位于贛東部 包括臨川市和金溪縣南部、崇仁、樂安、宜黃、南城、資溪和黎川縣,約在北結(jié)緯27°20'~27°40',東經(jīng)115°40'~117°10'之間。三個集中分布區(qū)內(nèi)有毛竹林面積約700萬畝,約占全省毛竹林面積的75%,包含36個縣(市),其中33個縣(市)面積在5000公頃(7.5萬畝)以上。
江西中小型竹類資源
據(jù)1993年全省竹類資源調(diào)查資料,全省有毛竹以外的中小型竹林面積126萬畝,總株數(shù)29.74億株,其中連片15畝以上的林分面積85.4萬畝,蓄積18.62億株,連片不足15畝的零星竹林面積40.6萬畝,株數(shù)3.64億株,散生竹蓄積7.48億株。
散生型中小型竹類資源以上饒、九江倆市最豐富,其次是贛州市和萍鄉(xiāng)市,吉安和臨川市,宜春市最少。
叢生型中小型竹類資源以贛州市最豐富,其次是吉安市,贛北叢生竹資源較少,且種類單純,主要是孝順竹。
免責(zé)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(nèi)容均為轉(zhuǎn)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(zhuǎn)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(wǎng)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
